断齑画粥
释文莹〔未知〕
范仲淹少贫,读书长白山僧舍,四粥一器,经宿遂凝,以刀画为四块,早晚取两块,断齑数十茎啖之,如此者三年。(选自《湘山野录》)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范仲淹小时家贫,在长白山的庙宇里读书学习。每日生活十分清苦,用两升小米煮粥,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,早晚各吃两块,再切一些腌菜佐食,就这样整整吃了三年。
注释
僧舍:僧人的住所。
画:同“划”,划分,计划。
断:断开。
齑:捣碎的姜、蒜、辣椒等腌菜。
啖:吃。
简析
这篇短文简要概述了范仲淹年少时的贫困生活与刻苦读书的情景,非常艰苦的生活状态,他坚持了三年之久。这段故事展现了范仲淹不畏艰难、刻苦自励的精神风貌,以及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;说明要立“断齑画粥”之志,做事要肯于吃苦,这正是所谓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的道理。
释文莹
释文莹,字道温,一字如晦(清张钧衡《湘山野录跋》)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尝居西湖之菩提寺。早年苏舜钦称之,荐谒欧阳修。后归老于荆州之金銮。所游多馆阁名士。有《渚宫集》(明毛晋《湘山野录跋》),已佚。又有《湘山野录》四卷,成于神宗熙宁中(《郡斋读书志》卷三下);《玉壶清话》十卷,成于元丰元年(一○七八),皆以隐居之所名之。事见《郧溪集》卷一四《文莹师诗集序》、《忠肃集》卷一○《文莹师集序》。今录诗三首。 4篇诗文 1条名句
焚猪见真情
佚名〔未知〕
张举,吴人也,为句章令。邑有妻杀夫者,因放火烧舍,称“火烧夫死”。夫家疑之,讼于官。妻不服。举乃取猪二口:一杀之,一活之,而积薪焚之,活者口中有灰,杀者口中无灰。因验尸,口果无灰也,鞠之服罪。
樵夫毁山神
佚名〔未知〕
康熙十五年,余姚有客山行,夜宿山神寺。夜半,有虎跪拜,作人言,乞食,神以邓樵夫许之。明晨,客伺于神祠外,果见一樵夫过之,逆谓曰:“子邓姓乎?”曰:“然。”因告以夜所闻见,戒勿往。邓曰:“吾有母,仰食于樵。一日不樵,母且饥。死生命也,吾何惧之有?”遂去不顾,客随而觇之。樵甫采樵,虎突出从竹间。樵手搏数合,持虎尾盘旋久之。虎不胜愤,乃震哮一跃,负痛遁去,樵逐而杀之。客逆劳之。樵曰:“感君高义,盍导我至庙中。”既至,大诟死虎斥神曰:“今竟如何?”遂碎其土偶。(何惧之有 一作:何畏哉)
刘弇遇东坡
佚名〔未知〕
刘伟明弇少以才学自负,擢高第,中词科,意气自得,下视同辈。绍圣初,因游一禅刹,时东坡谪岭南,道庐驶,亦来游,因相遇,互问爵里姓氏,伟明遽对曰:“庐陵刘弇。”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。自谓名不下人,欲以折服之也。乃复问东坡所从来。公徐应曰:“罪人苏轼。”伟明始大惊,逡还,致敬曰:“不意乃见所畏”。东坡亦嘉其才气,相与剧谈而去。